兩男子以低價轉讓房產、用房產做抵押等為幌子,多次進行詐騙。近日,海安市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詐騙案,判決被告人李某、趙某犯詐騙罪,被告人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被告人趙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王某經營一家金銀加工店,李某、趙某因經常抵押黃金項鏈向其借款相識。2019年7月,李某提議并與趙某合謀,欲采用假賣房子的方式騙取王某錢款。2019年9月,李某稱趙某有位于某小區的房產一套,并打算以60萬元的低價出售給王某,誘使王某與趙某簽訂虛假房屋買賣合同。之后,李某與趙某通過提供偽造的房產證、找他人冒充趙某父親出面“協商”、不斷給王某打“借條”等方式,誘騙王某轉款,合計騙取王某人民幣61萬余元。

2020年1月至2月間,李某謊稱能幫賈某低價購得海安某小區的房子,以繳納定金、購房款等為名,合計騙取賈某人民幣30萬元。

2020年4月,李某與趙某又合謀,謊稱趙某以房產做抵押向崔某借款,承諾到期后給付高額利息,以此騙取崔某人民幣10萬元;同年5月,李某又以趙某的房子需要還清貸款才能出售還錢為由,以借為名單獨騙取崔某人民幣10萬元。

2020年5月,王某向公安機關報案致案發,趙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詐騙事實。李某抓獲歸案后,在審查起訴階段如實供述了其主要犯罪事實。

另查明,李某曾因犯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海安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單獨或伙同被告人趙某,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二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李某、趙某共同作案部分系共同犯罪,其中,李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依法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趙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刑罰執行完畢以后在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系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趙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系自首,依法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李某犯罪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依法可從輕處罰。李某多次詐騙,可酌情從重處罰。趙某的家屬代其退賠了其所參與詐騙的被害人的全部損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可酌情對趙某從輕處罰。李某、趙某認罪認罰,依法可從寬處理。綜合考量趙某的犯罪情節、悔罪表現,對其可適用緩刑。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作出上述判決。

本案的發生提醒人們,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在日常簽訂及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瀏覽合同,多方搜集信息,核實信息真實性。同時不要被低價、高利潤等誘惑沖昏頭腦,從而進入他人的騙局,造成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