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0年,黨中央為壓縮財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號召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帶頭下放到農村、邊疆去。一九四三年入黨,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爸,主動打報告離開鄭州煤機廠,回到闊別多年的蘇北老家務農。誰知,本想從此做一名地地道道農民的父親硬是被大隊支部書記委任為生產隊的蓋印員。

蓋印員是個什么官銜?年紀大的一些人或許都知道,就是收割季節翻曬后的糧食晚上堆積一起蓋上草苫,然后在草苫上用草灰蓋上印子防止被盜的工作。別小看蓋印員,雖不是官不是將,卻是干部、群眾最信得過的人。

記得一次下午放學回家,抱著好奇心的我尾隨在父親后到了曬谷場,見父親完工后離曬谷場時,翻下原先卷起的褲腳,使勁撲打身上衣服,將簸箕在地上猛敲打幾下。涉世不深的我問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父親說,這是凈身回家,防止有稻谷沾在身上,集體的糧一粒也不能帶回家,免得人家說閑話。

父親擲地有聲的語言,震撼了我的心靈,為我人生道路上撥亮了一盞航程的燈,幫我掌穩了人生大船的舵,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榮譽,什么是恥辱,教我學會了做人要潔身自好,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三國時期,時任郁林太守的陸績,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稱贊。他任期期滿乘船返歸江南故里時,無什么行里可裝船,由于船只太輕不勝風浪,難以入海航行。陸績只好讓人將一塊巨石放在艙內,這樣才使得船只啟航平安返鄉。從此便有了“廉石壓舟”的佳話。成了陸氏子孫后代的家訓和清廉做官的楷模。

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曾經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鄭培民為代表的優秀黨員干部是我們為官的一面光輝鏡子,他身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清正廉潔”。他無論工作調動、搬家還是兒子上學、女兒出嫁,從不張揚,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他經常警示自己,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

一位叫武清文的老黨員,在給兒女的遺訓中寫道:“銅臭既沾,海水難洗潔凈身;心鏡常照,人生祥過太平年”。意思是說,做官收了不該收的錢物,哪怕用盡五湖四海的水也洗涮不凈你的身軀和心靈。只有心鏡常照,從鏡子里看到自己鮮亮的形象,才能提升人的自信。

一首歌詞寫得好:螺絲有韌勁才能扎根,禾苗有雨露才能成長,領導干部清正廉潔才能秉公用權。

謹慎駛得萬年船。黨員領導干部身處社會中,面臨著形形色色的誘惑,要把持住自己,堅守住道德、法紀的防線,要常思貪欲之害,常修為政之德,常懷畏懼之心,自覺抵御誘惑,不超越底線,不碰高壓線,自律意識常樹,廉潔之身永葆,凈身回家,才能落得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