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作為黨的先進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法庭,是國家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擔負著大量民事案件的審判工作和基層民調組織的指導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是人民法庭的神圣職責,因此,人民法庭代表著基層先進的司法文化。如何用新的司法理念和思維方式、采取新的有效載體營造一種濃厚的、先進文明的司法文化氛圍,確保公平正義這一司法文化方向,來建立法庭工作的新格局,是當前研究的新課題。本文試對法庭文化建設進行思考和辨析,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議。

一、法庭文化的形成、概念和內容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制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結晶,在一定意義上特指精神財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與組織機構。并非所有的職業都能形成某種職業文化,法官文化形成的基礎在于法官的獨特地位。在西方國家,法官被譽為“法律的守護神”、“活著的圣諭”,他們是正義的宣示者、是正義的化身。正因為法官的獨特地位,法官文化才成為人類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隨著司法的獨立、社會法治化的進程和法官地位的提高,法院文化建設方興未艾。

近年來,全國、省、市法院基層建設會議都強調要大力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各級法院對法庭建設越來越重視,隨著法庭建設標準化、審判規范化、管理制度化、裝備現代化的要求被明確,人民法庭文化作為法院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逐步形成。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派出的基層審判部門,面向著全國大多數地區和人口,維系著廣大農村的和諧與安寧。法庭文化建設應突出濃厚的基層審判特色。

由于法庭文化是一種存在于法庭法官群體中所特有的文化,是法庭群體在長期的審判實踐和管理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具有法庭特點并得到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物質載體的總和。因此,廣義上還包括法庭規范的完善、管理制度的改革、公眾法律素養的普遍提高、法庭干警良好道德的形成等等。其核心是法庭法官群體的價值觀。把公平正義視為生命和靈魂,這是法院文化的核心,也是法庭文化的靈魂。法庭文化是以管理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為載體的管理理論的有機結合,這是培育法庭文化的根本動因。因此,法庭文化應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的特征:法庭文化的終極目標是形成法庭所共有的價值觀;法庭文化的現實手段是營造和諧的法庭內外環境,形成以人為本的人本文化;法庭文化的主要管理方式是實施軟管理,以文化管理代替科學管理。

法庭文化是由相互作用的諸多要素組成的一種文化系統,由四個層次構成,即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法庭文化結構中的表層部分,也是法庭管理文化的有機載體,它包括:法庭的建筑、設施和裝備以及法庭群體的著裝、法庭的布置、法槌的使用等;行為文化是法庭文化結構中的淺層部分,它包括:法官群體在審判活動、基層民調組織的指導、研究培訓、生活娛樂、人際交往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包括法庭的立案、庭審、執行等活動,以及學習培訓、文體活動、各種會議、交往活動等;管理文化是法庭文化結構中的中層部分,是法庭群體成員的共同行為標準,是法庭精神文化的充分反映,它包括:法庭在從事審判活動、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與法庭司法精神、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法庭規章、制度、組織機構等;精神文化是法庭文化結構中的深層部分,是法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的靈魂,它包括:法庭在審判活動、管理教育活動中形成的獨具法庭特征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司法精神、法官的職業道德、工作目標、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

二、法庭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功能

建設法庭文化是司法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建設高品位的法庭文化,就是要通過法庭文化多層次多方式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法庭干警的思想、意識、品質、作風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紀律嚴明、作用優良、清正廉潔、黨和人民依賴、滿意的法庭法官隊伍,確保司法公正。

法庭文化具有導向、凝聚、激勵、規范、輻射功能。

(一)導向功能。 法庭文化的導向功能是以追求司法公正與效率的價值觀指導審判工作。公正與效率是法院工作永恒的追求目標,法庭的各項審判工作、工作思路都要圍繞著這一目標展開,法庭干警的各種行為也要圍繞這一目標的要求進行規范。通過這種導向,使法庭干警恪盡職守、遵守職業道德,為實現公正與效率的目標不懈努力。

(二)凝聚功能。 法庭中每一個法官都有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和行為準則,都有自己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每個人都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征。這些個性特征要凝聚為一個整體,必須依靠法庭精神文化的作用。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法庭整體的理想信念中來,形成價值共識,才會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只有調動法庭一切積極因素,同舟共濟,才能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合力。

(三)激勵功能。 人的行為不僅取決于個體心理的需求與動機,而且還取決于他所在的組織上的心理與需求,取決于他所在的群體文化因素。法庭文化為法庭干警提供了統一的價值觀念和明確追求的目標。激勵機制是發揮每個人潛在的或者已經表現出來的對全庭工作有促進作用的驅動力。通過道德建設、思想教育、崗位競爭等方式培養干警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四)規范功能。 法庭文化可以引導和規范干警的行為,使之共同遵守行為規范,在思想上自我引導,在行動上自我控制,達到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符合法庭整體的價值標準和職業道德要求。在法庭文化的引導和約束下,干警能自覺意識到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是應該倡導的,什么是應該反對的;什么是群眾滿意的,什么是群眾不滿意的;從而達到對審判高度負責,對當事人高度負責,以自身優秀的素質為法庭樹立良好形象。

(五)輻射功能。 法庭的審判、對基層民調組織的指導、執行等工作的延伸,是法庭文化向社會輻射的主要途徑,通過發揮輻射功能,使社會公眾能感受和了解法庭文化,擴大法庭文化的影響面,從而樹立新形勢下人民法庭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三、法庭文化在司法實踐中的創建和運用

先進的法庭文化對培育法官現代司法理念和提高法官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當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引導法官樹立司法為民的意識,培養法官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是以法官職業道德建設為主線,營造重視政治教育的氛圍。 為加強政治理論和職業道德教育,法庭應當制定內容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周應安排周末半天的時間由庭長主持召開法庭例會,總結本周工作情況并研究下周工作安排;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公開批評;及時傳達院里有關指示和會議精神,并集體開展理論學習,建立政治學習記錄,增強思想教育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提高法官的政治理論素養。

二是以崗位練兵活動為手段,營造勤于業務學習的氛圍。 為提高審判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確保案件質量,法庭每月應組織一次集體庭審觀摩和法律文書評比,對每位審判人員駕馭庭審能力、程序法操作水平、當庭宣判以及法律文書制作水平等情況進行集體評判“挑毛病”,互相取長補短,逐步提高庭審質量特別是當庭宣判率和一次開庭成功率。

三是以文體活動為舞臺,營造培養情趣的氛圍。 為緩解工作壓力,愉悅身心,法庭應建設圖書閱覽室、乒乓球室和標準式燈光籃球場,不定期地開展乒乓球比賽和籃球比賽等活動,培養法官積極健康的品位和情趣愛好。同時,為了方便干警生活,還應建有洗衣房、洗浴室、宿舍、干警餐廳等,讓大家有一個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

四是以制度文化建設為途徑,建立科學的量化考評機制。 我們應根據法院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結合法庭的工作實際,建立起一套公平、嚴謹的量化考核機制,探索出一條對基層法庭實行科學管理的新路子。力求將法庭日常工作全部納入規范之中。

五是以法庭物質建設為載體,彰顯法庭文化底蘊,塑造司法權威。 法庭的精神文化通過物質環境等載體體現出來,因此,法庭在進行審判法庭、辦公場所的建設以及司法裝備的配置時,都應當緊緊圍繞法庭精神文化的內涵。一個莊重威嚴、寬敞整潔、布局規范合理、設備完善的法庭無疑對法官的敬業愛崗、審慎裁判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在改善法庭環境和條件中,要充分考慮文化因素和法庭自身特點,始終貫穿改革的精神,結合發展的形勢不斷豐富、充實法庭文化的內涵,使法庭文化建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六是以黨組織為合力,建設法庭文化。 開展法庭文化建設,黨組織應擔負起領導責任,發揮資深法官和高學歷人員的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使他們形成合力,成為推進法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七是以司法為民為根本,將“民本思想”貫穿法庭工作始終。 人民法庭作為法院的派出機構,建設在基層,服務在農村,是群眾了解和監督法院工作的“窗口”。因此,我們應始終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建立、健全各項便民、利民、安民、親民措施,為群眾辦實事、為民分憂解難,充分體現人民法庭司法為民、平等保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