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陽法院,有這樣一群老兵,他們將火熱青春傾情奉獻給了法院事業(yè),用實際行動勾畫著法官的人生軌跡。雖然,在一個又一個的案件中,一本又一本的卷宗下,白了雙鬢、深了皺紋,但卻沒有因為年齡大而放棄或怠慢工作。相反,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他們都保持著昂揚的斗志,用積極的心態(tài)、豐富的經驗繼續(xù)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繪就了“桑榆晚景美  老驥自奮蹄”的人生畫卷。

  有一種忠誠,源自信仰

  立案庭的5號窗口,每天要面對上百名群眾,接聽無數個法律咨詢電話。每天奮戰(zhàn)在這里的是已經57歲的徐建國,他總是耐心的傾聽,細致的登記、詳盡的解答。

  他說,工作中最大的感觸就是當事人懂的法律知識太少,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顯得不知所措,惶惑不安。因此它常常教導窗口的年輕同志,正是緣于這種對于未知的不安,當事人才選擇向我們求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平和、耐心的平復這種不安。而我們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著當事人對法院整體工作的評判。

  人民調解中心的杜建平,法律專業(yè)科班出身的他,退休已經進入倒計時,但卻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這樣的堅守一部分為的是內心崇高的法治信仰,一部分為的是百姓的良好口碑。

  他說,自己的崗位就是法院司法服務的前移機關,為群眾化解矛盾時一定要運用法律知識,依法而行,做到及時、高效。

  有一種奉獻,出自責任

  刑事審判庭的湯建國,59歲,有著二十多年的審判經驗。臨近退休的他在退休前的幾個月里仍在努力的辦案。新的案件涌入,未有抱怨,卻總見他笑著。他說,人生每一件事都是為自己而做,哪容得抱怨,黨組看重我們老同志,讓我們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感激還來不及呢。

  速裁庭的曹曉華,同樣的59歲,同樣的臨近退休,同樣的努力堅持。從軍數載的他,復轉入法院,始終保持著軍人作風,服務百姓的情懷從他的身上涌溢,展現淋漓。二十多年來,他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到庭長,始終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他的心臟并不好,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負擔也日益加重,他主動向黨組提出不再擔任庭長職務。他說,法治不僅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更是我們應當切身踐行的責任。法治中國的建成需要年輕人,需要后來者,需要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因此,總該給年輕人留出平臺來發(fā)展。雖然退崗,但他斗志仍在,近三年間,年均結案兩百多件,竟絲毫未落后與年輕同志。我想,這便是奉獻、是使命、是責任的擔當。

  有一種堅守,只因熱愛

  民一庭的李子默,今年9月退休,無數個伏案操勞的日夜幾近尾聲,脫下法袍,卻總有些不舍。再辦一件,再辦最后一件吧。查閱卷宗資料、提前整理思緒、通知當事人開庭,他細致的準備著一切。當再次敲響法槌,那聲音清脆而熟悉,他的臉龐莊嚴而堅毅。最后的庭審,持續(xù)了三個多小時,最終以調解收官,臨近下班,為了避免當事人奔波,他立刻制作并當場送達了調解書。笑意盈盈,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便是結束了吧!可當李子默聽說還有當事人在接待室等候室時,又急匆匆的下了樓梯,留下了令人欽佩的背影。這便是忘我吧。

  他說,法院工作太苦太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以前是盼著早點退休,現在真到退休了,卻越來越不舍了……我想,正是因為熱愛,才倍感不舍,也正是因為熱愛,才愿意為之堅守,一生不悔。

  再見子默時,是在新昌交警中隊事故中心,退而不休的他被返聘到了交警事故中心,正忙著調解一起交通事故糾紛。他說道,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這頭調解工作做好了,法院就可以少一些糾紛,少一些案件,其他同事的壓力也可以小一點。退休后,有一份牽掛難以割舍,他依然關心著年輕干警的成長,依舊心系著法院的審判事業(yè)。而這份牽掛,在于接聽年輕法官對于一些法律問題來電時的諄諄教誨;在于閑暇時賠老伴散步總是不經意的走到法院……

  執(zhí)行局的吳志明,58歲,白加黑,5加2是他的工作寫照,執(zhí)行工作奔波難免,他總是在路上,無論烈日炎炎,不管寒風刺骨。他說,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當作是大事來對待,要最大限度地幫助當事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切實讓司法正義和關懷可感、可知、可見。

  三十年寒暑,匆匆而逝。遙想三十多年前,從青春年少,懷揣著對法律的信仰進入法院,手寫著一份份裁判文書,騎著自行車送達一份份傳票,年復一年地埋首在紛繁的案件之中……那些場景,仿若昨日。在這里,留下了他們揮灑青春的足跡,留下了他們風雨兼程的腳步。離別將近,這次要分別的是朝九晚五日日相伴的同事,是匆匆不逆的青春歲月,是為之奉獻了數十載的審判事業(yè)。對于他們來說有著太多太多的不舍。

  時光荏苒,他們有些已經退休,有些即將退休,他們見證了人民法院的變化歷程,參與了法治社會的步步建設。沒有聲名顯赫的地位,沒有值得炫耀的財富,沒有氣壯山河的豪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一顆對審判事業(yè)無限忠誠的赤子之心;有的,只是二三十年默默無聞的奉獻付出;有的,也只是對公平正義孜孜不倦的追求。

  這,就是我們的法官,公平正義的守護者。身占三尺平臺而決百訟,嘔瀝一紙判決為安民心。

  獲得過江蘇省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法院、江蘇省人民滿意的法院、江蘇省文明單位以及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等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溧陽市人民法院,一度并繼續(xù)創(chuàng)造著輝煌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老法官們的無私奉獻、默默付出,他們用無限美好的夕陽紅照亮了溧陽法院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