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聾啞人犯罪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據筆者統計,江蘇省阜寧縣人民法院2005年審理聾啞人犯罪案件 611人,2006年審理聾啞人犯罪案件914人,200719月份審理聾啞人犯罪案件 1118人,同比增長 21%。聾啞人這一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違法犯罪的增多,危害著社會的穩定,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亟待引起重視。筆者就當前聾啞人犯罪的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當前聾啞人犯罪的特點

一是結伙犯罪增多。聾啞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常常是三五個一伙共同犯罪。從阜寧法院近3 年審理的聾啞人犯罪案件來看,共同犯罪案件占 64%,單獨作案的占36% 。共同犯罪內部常常有明確的分工,組織嚴密,團伙犯罪明顯增多。

二是犯罪呈現低齡化。從阜寧法院審理的聾啞人犯罪的年齡結構來看,低齡化現象十分突出。聾啞人犯罪主要集中在1425周歲之間,其中未成年聾啞人的比例越來越高,由2005年的 41 %上升到2007年的79%20周歲以下的占 85 %。有許多未成年聾啞人流浪街頭,被不法分子控制,成為他們危害社會的工具。

三是侵財性犯罪比例高。從阜寧法院審理的聾啞人犯罪的類型來看,當前聾啞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搶劫、盜竊、搶奪、詐騙等侵財性犯罪,其中盜竊犯罪占64% ,搶奪占17%,詐騙等其他犯罪占19%,主要為入戶盜竊和在公共場所扒竊,其中入戶盜竊占67% ,扒竊占33%,有的聾啞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盜竊、搶奪他人財物。

四是流竄跨地區作案多。從阜寧法院審理的聾啞人犯罪被告人的出生地來看,外籍被告人占82%,流竄作案占78 %,聾啞人犯罪流動性很強,常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五是偵查審理的難度大。從阜寧法院近3 年審理的聾啞人犯罪案件來看,被告人中文盲占39% 、小學文化占47%,初中文化占14% 。由于聾啞人的生理缺陷,文化程度較低,語言溝通困難,偵查、審理必須通過啞語教師進行翻譯后才能進行,其供述的材料很難真實反映案件的本來面貌,而聾啞人主動供述犯罪的比例極低,所破獲的案件多為當場抓獲,因此隱案較多。

六是重新犯罪率高。由于聾啞人多為流竄作案,語言難溝通,家庭難聯系,有的被告人父母遠在千里之外,不愿到庭,法院只得為聾啞被告人指定辯護人,導致法庭教育難以到位,社會監管難以落實。有的聾啞被告人得到從輕處理后,釋放不久便重新犯罪。據統計,阜寧法院近3年審理的聾啞人犯罪案件,聾啞被告人重新犯罪率高達27%

二、聾啞人犯罪增多的原因

一是生活無來源。聾啞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生活自理能力差,難以自食其力。許多聾啞人無一技之長,外出打工常常因無法就業而流浪社會。有的聾啞人缺乏正確的人生觀,有不勞而獲的思想,不愿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結果是流浪到那里,作案到那里。這是聾啞人犯罪增多的主要原因

二是社會遭歧視。有的聾啞人由于生理不健全,導致心理不健全,大多數聾啞人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自閉的心理。社會對聾啞人缺少關愛,許多企業不愿為聾啞人提供就業機會。聾啞人經常受到社會的歧視,容易產生一種仇視、報復社會的心理。

三是家庭教育、關愛缺失。有的聾啞人家庭對聾啞人懷著憐惜的心理,對其百依百順,不加約束,不加監督,管教不嚴;有的聾啞人家庭對聾啞人嫌棄不管,將聾啞人作為包袱甩向社會,放任聾啞人在社會上流浪。這是聾啞人犯罪增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四是自控能力差。聾啞人由于其聽不見、說不出的特殊生理特點,他們只對聾啞人群體產生信任感,難以與正常人保持交往。許多聾啞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缺乏認識。有的聾啞人以為聾啞人犯罪不會被處理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預防和減少聾啞人犯罪的對策建議

一是加大對聾啞人犯罪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對聾啞人團伙犯罪,要堅持從重從快的嚴打方針,切不可讓聾啞人犯罪團伙成為社會的黑惡勢力而危害社會的穩定。

二是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加大對未成年聾啞人權利的保護力度。充分發揮庭審功能 ,對聾啞被告人開展法制宣傳,進行教育、感化、挽救。要設法與聾啞人家庭取得聯系,落實幫教措施,積極預防未成年聾啞人重新犯罪。

三是加大對聾啞人流動人口的管理。對流浪在社會的聾啞人盡量與當地派出所和其家庭聯系,設法將其送回原地。聾啞人家庭及其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應盡管理責任,不能讓聾啞人流浪街頭、流浪社會。

四是加大對聾啞人的救濟力度。聾啞人這一特殊的社會弱勢群體應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全社會都來關愛聾啞人,幫助聾啞人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開辟聾啞人就業綠色通道,企業要為聾啞人保留一定的就業崗位,政府應將聾啞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為聾啞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五是加大對聾啞人特殊教育的投入。當前,聾啞人的文化素質、知識結構趨于低淺,聾啞學校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這一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提高聾啞人的文化程度,提高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加強對聾啞人的技能培訓,使他們取得一技之長,鼓勵他們自食其力,自主創業,自立自強,這已成為預防和減少聾啞人犯罪、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因此,加大對聾啞人特殊教育的投入已顯得十分迫切。

六是加強對聾啞人團體組織的管理引導。各地殘疾人聯合會應加強對聾啞殘疾人的管理,教育他們遵紀守法,鼓勵他們互幫互助,積極引導聾啞人團體組織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