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水上巡回法庭開通一站式綠色通道
作者:陳文 卞婧嫻 發布時間:2016-01-12 瀏覽次數:946
一邊是熱氣騰騰的冬捕現場,一邊是一方簡易方桌,兩條板凳,三根長竿架起法徽下搭建的簡易法庭,在冬月凜冽的寒風里,興化法院水上巡回法庭就在沙溝鎮官河村的魚塘邊展開先予執行了。
據悉,2012年12月8日經公開招標,官河村李某取得了該村責任區東蕩魚塘承包經營權并簽訂了承包合同。合同約定:承包期限為五年,即從2014年2月10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止,年承包金為317550元,交款方式為每年承包金于上年的11月底一次性交清。但李某并未能夠依約履行合同,僅于合同簽訂時,繳納2014年的承包金,2015年承包金至今未能繳納。當地村委會多次催要此款,但李某以種種理由為借口拖延,拒不交款。2015年8月,李某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李某承包的365畝魚塘無人問津,致使雙方簽訂的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無奈之下,興化沙溝鎮官河村村委會將李某告上了法庭,并申請先予執行,以便荒廢的365畝魚塘由村委會組織重新發包,實現該魚塘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減輕李某繼續繳納2016年度承包金的負擔。
“按理說,這樣的案件,案情比較簡單明了,我們在轄區內法庭簡單開個庭便能出判決。但作為基層法庭的法官,斷案不僅是為了辨個你對我錯,而是切切實實要解決訴求,切實保障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李某現在杳無音訊,人誤塘一時,塘誤人一年,魚塘發包在即,如采取常規辦案模式,不采取先予執行措施,此365畝魚塘則繼續荒廢,再忙再難也要在魚苗放殖前將魚塘先予執行,交付給村委會重新發包。”此次負責庭審的主審法官盧國祥如是說。的確,人找不著,承包金拿不到,還有365畝待出塘的魚,西鮑法庭決定啟動水上巡回法庭,與沙溝鎮政府、沙溝法律服務所一道為該起訴訟解難題。
2015年12月底至2016年1月初,由西鮑法庭審判人員組成的水上巡回法庭多次來到魚塘實地勘察,此時已近年關,魚要出塘,刻不容緩。經多方商定,為保障當事雙方利益,當務之急必須先出魚,將所售魚苗款提存到法院。方案一經拿定,水上巡回法庭便在魚塘邊展開先予執行。為保證交易公正公平,水上巡回法庭還特別約請了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及沙溝鎮水務站的工作人員,現場出魚,現場過秤,現場估價,整個過程井井有條,程序公開透明,當事人足不出戶便可爭取到訴訟權益。
像這樣設在塘口、田頭的巡回法庭,在西鮑法庭已成常態化。特別針對興化作為水產養殖大市的地理位置而言,西鮑法庭所轄的西北片區以農業、養殖為主,水產養殖所涉的土地承包合同等糾紛,一度成為影響地方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頑疾,而水上巡回法庭的設立,無疑為老百姓的訴求開辟了綠色通道,從根本上為老百姓解決矛盾糾紛,以其靈活機動、親民便民、群眾易于接受的特點,贏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
如今,水上巡回法庭已成為興化法院西鮑法庭的一大工作特色,《農民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多家媒體也因此作了報道,去年,中央電視臺12頻道《一線》欄目還特地隨于水上巡回法庭現場庭審拍攝了專題片。水上巡回法庭所獲的贊譽也越來越多,但法庭的干警們卻始終堅信: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把司法為民、服務為民的優良傳統秉承下去,讓老百姓方便、滿意、信服,才是巡回法庭存在的最大意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