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守護一方山水
作者:趙玲 發布時間:2015-11-10 瀏覽次數:2416
周鐵鎮東瀕太湖,山水毓秀,素有無錫西門外第一鎮的美譽。多年來,宜興市人民法院周鐵法庭秉承“公正執法、為民司法”宗旨,主動服務群眾,依法定紛止爭,為守護周鐵這一方青山綠水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紙判決震動“百合之鄉”
周鐵鎮地理位置優越,水土豐饒,這里地產的芹菜、蘿卜、西瓜等各種蔬果都以絕佳的口感而在宜興乃至無錫地區享有名氣。其中,周鐵百合聞名全國,周鐵鎮更是被稱為“百合之鄉”。
去年5月,周某在周鐵鎮洋溪下邾村一家自選商店內購買了價值1220元的百合粉、烏米飯等食品,但其發現百合粉、烏米飯缺少保質期、生產日期等標識,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周某隨即向工商部門投訴,并起訴該商店老板瞿某,要求十倍賠償。工商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理,對瞿某處以沒收違法所得90元,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同時告知周某烏米飯暫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許可。按照最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生產經營食品,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像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根據工商部門的處罰結果,宜興法院周鐵法庭作出一審判決,認為百合粉為不合格產品,烏米飯作為初級農產品雖然沒有相關食品標簽但也不能認定為不合格。因此,法庭支持周某要求退款并賠償十倍的訴請,判決瞿某退回周某百合粉價款960元,并賠償周某9600元。
判決一出,立即在周鐵當地引發眾人關注。“百合是我們這兒的招牌產品,就因為百合粉沒標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就要付十倍賠償,不能理解。”“百合粉都是自己加工的,一直都是這么賣的,怎么現在倒要罰錢了?”很多人對法庭的判決表示不理解,就連一些管理部門的人員也在私下擔心法庭的判決開了賠償的先例,會不會影響到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影響到農戶們的收入。
“事實上法庭做出這個判決不僅合理合法,更是為了維護當地特色農產品牌質量的長遠考慮。”周鐵法庭庭長周月春認為,法庭判決農產品商店十倍賠償,雖然看來有些“重”,但實際上是對當地整個農產品銷售市場的一種警醒。百合粉作為一種加工農產品,最近幾年在當地十分暢銷,但與之相對應的食品包裝和加工管理卻并不為人們所重視。“今天,缺乏應有的食品標簽讓百合粉賣家賠了十倍貨款,明天,大家就都會注意到,并且重視這類商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周月春介紹,法庭還專門向農林局、藥監局等部門發送司法建議,希望讓農戶和政府相關部門對案件反映的問題加以重視,讓當地特色農產品市場在法律的引導下日趨規范。
難忘那聲幸福的感謝
家長里短引發的糾紛是基層法庭經常遇到的案件類型。84歲高齡的韋老太不慎摔傷,為了分攤醫療費和解決看護照顧的問題,韋老太最終下決心將長子告上法庭,請法官幫她主持公道。“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判決,這個家庭的親情恐怕也就將走到盡頭。”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審理案件的法官決定從親情入手,開始了和風細雨的調解工作。最終,長子許某向母親誠摯道歉,并當場給了母親贍養費1萬元,一場有可能導致家庭破裂的糾紛在法官的努力下化于無形。 “謝謝法官,我現在很幸福。”老太太一聲滿含幸福的感謝讓法官久久不能忘懷。
不久前,法庭還判決了一起繼承案件。被告劉某多年來照顧其有精神疾病的弟弟,弟弟去世后留下部分房產,不料弟弟的前妻及女兒起訴劉某要求分割房產。法庭經審理認為,劉某多年來一直不離不棄照顧其弟,而弟弟的前妻和女兒并未盡到扶養和贍養的義務,因此,按照《繼承法》相關規定,依法判決劉某多份額繼承其弟留下的房產。該案備受媒體關注,判決結果也為當地百姓所稱道。
不論是老太太的贍養問題還是兄弟的繼承糾紛,在堅守法律準則的前提下,周鐵法庭的法官們總是努力將司法的社會效果最大化。“法官守護的是公平正義,在公正的裁決下,我們更樂于弘揚優良傳統,讓社會感受到司法的強大正能量。”周鐵法庭庭長周月春認真地說。
集體的智慧推動法庭發展
周鐵法庭目前擁有審判員3名,助理審判員1名,書記員4名,人民陪審員1名,全庭平均年齡37歲,正是“發光發熱”的青春年齡層。法官埋頭辦案、書記員認真輔助,盡管大家都工作勤懇,但不斷增長的各類案件還是讓每個人都感覺“壓力山大”。
如何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把辦案效率提升上去?在周鐵法庭每周的庭務會上,庭長周月春把問題攤到了大家的面前。“是什么妨礙了辦案效率?”“送達難是拖延辦案時間的一個大問題。”“我們要把送達的問題解決好,辦案效率自然就高了。”根據自身的工作實際,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終尋根溯源找到了問題所在。問題找到了,怎么解決才是關鍵。集體的智慧再次閃光,在全庭同志的意見和建議下,周鐵法庭確定了轄區內案件送達的“專人直送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專人直送制”要求法庭確定一名送達員,專門負責法律文書的送達工作,對轄區內可以到達的案件一律采用直接送達的方式。送達員熟悉地方情況和送達流程,可以按照合理安排資源,做到一次多案,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做到一案多次,極大提升了法律文書的送達率。據周鐵法庭統計,該庭平均每月收案80件以上,日均送達10件,有效避免了積案壓案情況的產生。
除了送達機制的創新,法庭每周舉行的庭務會也是法官們交流推廣審判經驗、探討審判疑難的平臺。存疑的虛心請教,有經驗的耐心指導,有想法的積極討論······在這里,每個人都是主角,在這里,集體的智慧迸發出巨大的力量,推動著周鐵法庭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