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9點10分,在溧水開發區秦淮花苑小區廣場內,溧水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在此設起了臨時“公堂”,現場開庭審理了一起贍養糾紛案。

  為了給群眾呈現一個真實的法庭,該案的承辦法官尹慶華提前踩點,與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了解,最終將“公堂”設在了小區物業邊上的長廊活動區。當天,尹慶華與書記員一早便來到了現場,將事先準備好的國徽、橫幅、標識牌以及筆記本電腦一一搬下警車,此時聞訊趕來的居民已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一聽法官要在這開庭,便熱心的幫忙支起了紅色橫幅,掛起了國徽。物業工作人員也搬來桌椅,將審判員、書記員、原告、被告標識牌依次擺開。經過十分鐘的布置,一個簡易的法庭便搭建好了。

  一切準備就緒后,審判員、書記員、原告以及被告一一列席。隨著尹慶華的一聲“現在開庭”,剛剛還在閑聊的群眾突然感受到了肅穆的氣氛,大家立即停止聊天,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穿著制服的法官。在莊嚴的國徽的映襯下,尹慶華認真、嚴肅、嚴謹的進行著庭審的每一個環節。

  當日審理的是一起贍養糾紛案,原告徐某當庭辯稱,他與妻子端某原本相安無事,卻因子女挑撥分居至今,現端某隨子女共同生活,不顧他的生活,兩個兒子對他更是不管不問。由于年齡已大,且身體患有疾病需要治療,又沒有經濟收入,生活已是入不敷出。因此,徐某便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兩兒子履行贍養義務,給付贍養費。

  徐某的當庭陳述,瞬間引起兩被告的不滿,原告的妻子端某與兒媳也是情緒激動,與原告當庭爭論了起來。兩被告均表示,原告徐某根本就沒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對母親端某不是冷眼相待就是拳打腳踢,是家庭暴力才讓他們走到分居這一步。且原告有退休金、拆遷安置房屋租賃收入等,并不缺錢。

  雙方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此時,聚集過來的群眾越來越多,人數已達200多。為確保庭審能正常進行,尹慶華引導雙方應理性、客觀的發表意見。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庭審中,尹慶華一方面要安撫雙方情緒,另一方面對原被告雙方的意見還要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整個庭審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由于該案中父子之間、夫妻之間矛盾爭議比較大,此案并未進行當庭宣判。

  庭審結束后,圍觀的群眾感慨地說:“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審案,讓我們增長了見識,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

  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簡恩華表示,雖然百姓法律意識在提高,但是對于訴訟程序、證據的保護等知識知之甚少,如果能讓普通百姓在沒有遇到問題前就能“零距離”感受庭審的全過程,通過案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對百姓是十分有益的。為此,便將法庭“搬”進社區,既方便當事人,又能達到法制宣傳的目的,通過一案教育一片。

  近年來,溧水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規范引導作用,在全區全面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巡回審理、幫扶困難群眾等活動。今年以來,該院共開展巡回法庭164次,就地解決糾紛106件;開展信訪接待146次,接待來訪群眾323人,幫助解決信訪問題135個,全方位實現“零距離”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的不同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