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風清威自高-江蘇省宿遷中院加強隊伍廉政建設側記
作者:晏祥龍 朱春麗 發布時間:2007-08-23 瀏覽次數:3495
地處全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自1996年組建以來,奮力開拓進取,不懈拼搏爭先,連續8次受到省法院表彰,2007年初又被江蘇省高院和江蘇省人事廳聯合表彰為全省法院系統先進集體。尤其可貴的是,組建10多年來,全院干警法正風清,沒有違法審判被追究刑事責任和嚴重違紀行為,受到社會廣泛稱贊,司法權威和社會公信力一直保持較高。
常修為官之德
今年6月的一天,宿遷中院執行局一名執行長,民一庭一名助審員,發現自己手機上顯示多出1000元話費。他倆分析,可能是正在承辦的案件當事人為其所充。于是,他們及時向院監察室報告,并通過聯通和移動公司幫助,把所充話費退出交院財務室暫時保管。
類似這樣自覺拒收話費的現象,宿遷中院以前還發生過多起。有的直接退給當事人,有的被當作執行款為充費人代付給權利人,有的實在找不到充費人,就交給院監察室暫管,沒有發現一起裝不知道,留下使用的。
列寧曾指出:“政治上有修養的人是絕不會貪污的。”宿遷中院法官在金錢面前能做到心不貪,手不伸,主要還是來源于通過開展“十個一”教育活動,使廣大干警修煉成了堅定的為官之德。
“十個一”教育活動,即每月安排一次廉政學習和教育,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干警觀看反腐倡廉電視紀實片;每個干警辦公桌上放一塊廉政格言;每層樓梯門張貼一張廉政宣傳畫;每年簽訂一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每季度進行一次黨風廉政建設崗位目標責任考核;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干警到扶貧村幫扶困難群眾;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旁聽貪污受賄案件開庭或到監獄聽取腐敗罪犯以身說法;每年開展一次廉政執法書畫比賽;每年開展一次廉政建設文藝會演或演講比賽。
“十個一”活動,使黨風廉政建設成為一項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的養成工程,使干警的政治修養,為官之德不斷提高和鞏固,各種腐蝕誘惑難有可乘之機,確保廣大干警不會陷入險境、跌入泥潭。
常思貪欲之害
宿遷市原副市長曾鴻祥,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收受賄賂,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江蘇省紀委專門為此錄制了專題片,講述曾鴻祥的腐敗過程,尤其是案發后的真心懺悔。宿遷中院在組織干警觀看這部警示專題片時,銀幕中曾經熟悉的曾鴻祥痛哭流涕,深深懺悔。由于自己的貪欲,一害黨二害國三害民,四害家庭五害自己六害父母。觀看干警被深深觸動,靈魂深處猶如被暴雨沖洗過一般,沖走的是“垃圾”,留下的是“凈土”。
類似這樣振聾發聵的警示教育,宿遷中院每年都要有計劃地開展多次。他們有時把干警帶到洪澤湖監獄,看看一些曾經是“領導”的貪官如今失去自由后的處境;有時把干警帶到烈士陵園,親耳聽聽無數革命先烈為人民利益是如何不惜犧牲自己的動人事跡。院長何方還親自給干警算腐敗危害“三筆帳”:即政治帳。為官一旦陷入貪婪泥潭,政治前途必然一片黑暗,到頭來坐牢和“雙開”是必然結局;經濟帳。為區區十多萬、二十幾萬元錢走上犯罪道路,從長遠看,經濟上是吃大虧的;社會影響帳。一人犯法,全家受罪。尤其是父母、配偶和子女,不是受牽連一起坐牢,就是在社會上抬不起頭,為此感到恥辱。
古人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貪如水,不遏則滔天。常思貪欲之害,使宿遷中院的干警們時刻以黨紀國法約束自己,以典型的腐敗案例警示自己,始終做到不開“第一次”閘門,擋住“第一次”誘惑。執行局一名執行法官,在承辦一起執行案件時,一方當事人為了求得照顧,給他送了12張每張價值100元超市購物卡,他及時上交院監察室。還有一名執行法官在執行一起案件時,被執行人為了求得延緩執行,給這名執行法官送上3000元現金。這名執行法官當時很嚴肅地對被執行人說:你送錢不是巴結我,而是在誘惑我,坑害我,是對我人格的不尊重。說得這位當事人很不好意思地把錢收了回去。
常懷律己之心
民一庭一名法官,在審理一件離婚上訴案時,一方當事人以親戚名義給她送來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人民法官掌握著一定的審判權,逐步成為社會不正之風腐蝕的目標之一,嚴格自律顯得尤為重要。宿遷中院通過系統的教育整頓活動,不斷幫助干警樹立“四自”信念。即自重,時時處處以人民法官的標準要求自己,珍惜自己的榮譽和前程,不拿原則做交易;自省,經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增強黨性修養;自警,常以反面教員為鏡子,牢記別人的慘痛教訓,抵制住誘惑;自勵,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意志堅定,既敢于面對困難挫折,又不斷有新的要求和昂揚向上的奮斗目標。
另外,宿遷中院還開辟“五個渠道”,加大對法官的執法監督,促使廣大干警自律意識的養成。即人大代表監督渠道。每年有計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一些重大案件開庭,并發表評議意見;行風監督員監督渠道。邀請15名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員擔任中院廉政執法監督員,每年至少兩次集中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案件當事人監督渠道。除了受理案件時告知當事人監督法官舉報電話,每年還有選擇地發函征求敗訴方當事人意見;信訪投訴監督渠道。對人民群眾信訪或投訴,確保做到件件有登記,有辦理結果,有反饋意見;紀檢監察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的教育、防范、戒免和處罰等職能,確保廉政執法無漏洞無間隙。
善始不易,善終更難。“常修、常思、常懷”,貴在經常,也難在經常。宿遷中院恰恰做到了經常。因此廣大干警在面對誘惑時,都能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和鮮明的是非觀念。當有請吃時,他們感到這是一種“鴻門宴”;當有人送禮時,他們知道,這是在“拉自己下水”;當有人說情時,他們清楚,這是對人民法院和法官的不信任;當有人行賄時,他們清醒,這是在誘惑自己違法,是在把自己往牢房里推。正是基于這些清醒認識,全院干警能夠做到,不收感謝之禮,不聽說情之聲,不做違法之事,不貪不義之財。所審案件上訴率、更審改判率、投訴率、信訪量等指標,一直在全省法院保持較低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