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愛
作者:張統全 發布時間:2007-08-15 瀏覽次數:2723
小時侯家里貧困,母親留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千方百計的讓我們有飯吃,有衣穿。
為了全家人吃飽飯,母親拼命干活一些男人們干的重活粗活母親也爭取干。那時,米湯泡饃、米下面條是家常飯,一個星期還可以吃到一頓干面或米飯。現在看來,這些飯菜簡直就是母親在教育我們憶苦思甜,但在那時,這樣的伙食已經是夠許多人家羨慕的了。
每年秋天時,母親就開始儲備過冬的蔬菜。她從本來就少的蔬菜中擠出一小部分晾干,晾制的干菜有茄子、辣椒、白菜、胡蘿卜、豆瓣子等。晾好后,母親分類把它們裝在箱子里,放在老鼠爬不上去的地方。天寒地冷的時候。這些菜再經過母親的烹制,就變做我們碗碟里的美味了。每個冬天,母親還要腌制一缸白菜和一壇韭菜,好的年成腌菜的種類和數量還要多一些。母親腌的菜口感特佳,就著這樣的菜,我的飯量常常會增加。冬天飯的種類比較少,至今最想念母親冬天愛做的茄子面條。母親的做法是先把晾干的茄子剪成約
母親做的飯不僅我家人愛吃,吃過我家飯的人大都稱贊她的做飯技術。
那個年代,人們是不怎么講究穿衣的。大人小孩大多數穿的是打補丁的褲褂。母親平時節衣縮食,可過大年時,她總是從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一部分為我們兄弟添一身新衣服。衣服先前都是母親親手縫制的,后來經濟條件略有好轉,父親念母親太辛苦,就購置了一臺“鳳凰”牌縫紉機。那時的衣服都是棉布所做,不牢實。母親總叮囑我們一定要愛護衣服,甭弄臟剮破或是丟失。可不管怎么小心保護,那衣服穿上一兩個月還是免不了磨毛、開窟窿,這時母親就會很及時的為我們打上一塊規則的幾何圖形。
農閑時節,母親為我們做鞋。她先用碎舊布頭和糨糊打褙子,然后對照鞋樣子剪成毛底子,之后就是納底绱幫了。納鞋底是很費時費力的。我多次看見母親咬著牙吃力的把錐子連轉帶推的扎入鞋底,納上一陣子,母親額頭上就沁出細密的汗珠。母親把綿綿不絕的愛一針一線注入瓷實的鞋底,溶入鞋底上那密密的珍珠般的麻線粒中。全家人的鞋都由母親一個人做,每人一年一般要穿兩雙鞋,一雙單鞋,一雙棉鞋。母親一般用棉布做鞋。這種鞋透氣性好,穿著很舒適。許多年來,我們乘著這一雙雙載滿母愛的舟在人生的長河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多年來,母親用她對我們和他人的關懷引導我們去關懷他人,用她的勤勞引導我們走向勤勞的人生,用她的認真細膩引導我們去認認真真做好哪怕每一件小事。母親老了,但她給我們積極的影響將伴隨我們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