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感謝六年來你們在我學習成長路上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對貧困的生活不再畏懼,有信心和勇氣迎接每一次挑戰……”8月28日,一封承載著濃濃感恩之情的感謝信寄到了江蘇海安法院研究室主任錢軍手中。

  2009年,海安法院開始實行“片區法官”制度,將全院法官分配到當地233個行政村,協助基層化解矛盾,同時開展扶貧幫困工作。片區法官錢軍在掛鉤的西場鎮愛凌村排查矛盾時,發現村民范存山妻子早亡,還住著低矮的瓦房,家中無一件電器,甚至尚未通上自來水,一直喝著水質較差的井水,相依為命的女兒范岳才剛剛上初中,經濟十分困難。錢軍迅速向院長王平匯報了情況。

  院長王平了解情況后,當即決定將范家作為結對幫扶對象,并資助范家裝上自來水。看到水“嘩嘩”流下來,范岳情不自禁地捧起就喝,開心地說:“想不到我家也能安裝上自來水,水真的很甜!”。

  六年間,每逢過節和開學季,錢軍都要到范家或范岳的學校走訪。在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的同時,他注重精神鼓舞,勉勵她“人窮志不短”,力爭通過刻苦學習改變家庭困境。

  今年,范岳以理科324分的成績被徐州工程學院財政與稅收專業錄取。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范岳第一時間寫信向幫助過她的法官們表示感謝。

  得知喜訊后,錢軍當天下午又趕到范岳家中,當面向她表示祝賀。看到法官們來了,范岳捧出紅艷艷的錄取通知書高興地表示,是法院王平院長和法官們給了她希望和信心,讓她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給家庭帶來曙光。

  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范岳坦言,自身勤奮是關鍵。因為家庭困難,她從未上過任何輔導班,遇到難題都是向成績好的同學或者老師請教。高三沖刺期間,她還利用調休時間到學校復習自己的薄弱科目。

  交流中,錢軍獲悉,為了籌措學費,范岳高考結束后就到一家飯館打工,空閑時還幫家里干農活。這個堅韌的農家女孩表示,上了大學她要繼續勤工儉學,幫父親減輕負擔。

  聞聽介紹,錢軍十分感慨:“從范岳奮斗歷程中,自己也學到不少有益的東西,收獲了精神財富,希望繼續保持聯系。只要范岳遭遇困難,一定繼續提供幫助!”

  據悉,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海安法院還于2012年成立了“法院春蕾班”,安排15名女法官與當地高新區仁橋街道30名貧困和留守學生“一對一”牽手結對,探索動態跟蹤幫扶機制,及時給孤困兒童予以法治關懷和成長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