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人視其友
作者:李宏林 發布時間:2007-07-04 瀏覽次數:3189
《史記》中有許多話堪稱千古名言,“不知其人視其友”即為其中之一。后來我查了相關資料才知道,這句話最初其實是孔子說的,司馬遷只是在《張釋之馮唐列傳》中予以引用。
“不知其人視其友”,大意是說,如果你不了解某個人,只要看看他所結交的朋友便知分曉。這句話可謂精辟之致。一個人交什么樣的朋友,是由其志趣愛好決定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處世為人準則。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能不結交朋友。古往今來,關于“朋友”的佳話、典故不勝枚舉。如伯牙、鐘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鮑叔的知己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等等。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他們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實現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但是,有一些人結交朋友,卻不是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或高尚的情趣。近年來,隨著中央反腐敗力度的加大,許多貪官紛紛落馬。這些貪官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他們身后都有一大幫“朋友”。這些“朋友”往往是出手大方、一擲千金的“慷慨之士”,當然,一般也少不了年輕美貌的“紅顏知己”。這些原本受人尊敬的領導干部,之所以淪落為人民的罪人,這些“朋友”可謂“功”不可沒。他們或充當行賄者,或充當貪官以權謀私的幫兇,他們與貪官沆瀣一氣,共同上演著一幕幕權錢交易的貪腐丑劇。等到貪官東窗事發,那些昔日的“朋友”頓作“鳥獸散”,他們誰也不會再把已淪為階下囚的貪官當作朋友了。不擇手段地謀取本不應屬于自己的利益,是貪官及其“朋友”們共同的“志趣愛好”,也正因為此,他們才成了聚也匆匆、散也匆匆的“朋友”。
朋友之間又是可以相互影響的。與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可以使交友者逐步改掉自身缺點和不足;經常與品德低下的人廝混,會使交友者尚存的良知泯滅。正如孔子所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因此,交友必須有原則。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鑒別力。多交一些品格高尚的朋友,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多交一些富有學識的朋友,以增長自己的智慧;多交一些敢于批評自己的朋友,以糾正自己的錯誤。對“道不同”者,堅決“不相為謀”!
交友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