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 中小學生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歡樂暑假。而在每年的暑假生活中,大部分未成年人都處于一種“無組織”的生活狀態下,違法的幾率較平時大大增加。為了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遠離違法的泥潭,昆山法院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構筑未成年人“法律保護網”,努力保障每一位未成年犯的權利,有效履行人民法院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職責,摸索出一條充滿人本色彩的未成年人關懷之路。

  寓教于審,寬嚴相濟

  “謝謝法官和專家的幫助,讓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7月初,在昆山法院少年庭審理的一起強制猥褻婦女案件中,未成年犯小剛(化名)在心理咨詢專家的輔導下后知后覺,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當事人小剛今年剛滿十七周歲,初中尚未畢業就輟學出來打工。今年,他在網絡上接觸了大量色情信息后先后對兩名女子實施了猥褻行為,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公訴到法院。考慮到小剛年齡尚小且系初犯,辦案法官便聯系了市心理咨詢師協會,邀請心理咨詢專家對他進行心理輔導。輔導過程中,專家從小剛的成長經歷入手,循循善誘,用親和的態度消除了小剛內心的緊張,引導他認真剖析犯罪原因,從內心知罪、悔罪,并鼓勵小剛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將來積極樂觀地融入社會。

  一張圓桌,一支業務精通、富有愛心的少年法官審判隊伍、熟悉青少年身心特點的專業人士,緩和的庭審氣氛大大減輕未成年人的心理壓力。像這樣寓教于審的“圓桌式”審判是昆山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一個縮影。

  在涉少案件的審判中,昆山法院始終堅持公正裁判,并確保每一個未成年被告人都有律師為其辯護,依法保障未成年被告人人權權益,近年來審結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被改判或發回重審。

  “堅持寬嚴相濟的審判原則,我們非常重視并維護好未成年犯的權益。”昆山法院少年庭庭長徐琰介紹,對于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法院在做好社會調查、積極落實監管和幫教的基礎上,擴大緩刑適用比例。對于罪行輕微、有明顯悔罪表現的,單處罰金刑。

  據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年這5年來,在昆山法院少年庭判處刑罰的730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處罰金及免于刑事處罰的共有702人,約占總人數的96%,其中共適用緩刑169人。

  審判延伸,法外有情

  雖然身處高墻內,涉罪未成年人卻因勵志學校而不斷受到感化,曾經誤入歧途的他們變得樂觀,學會了感恩。2015年春節前夕,昆山法院的法官們來到勵志學校,陪全體學員共迎新年。“想給父母做張賀卡,感謝他們的付出”、“打算給心理輔導的老師寫封信,謝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和幫助”、“就要出去了,想開個小店自食其力”……一起暢想新的未來時,這些孩子都許下了積極向上的美好心愿。

  “從前真沒想過監獄里還能有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老師總是面帶笑容地鼓勵我們,在這里,我學會用廢舊物品做成各種飾品裝點生活環境,還學會自己做幻燈片,有時真忘了自己身在何處。”說起在勵志學校里的生活,曾因犯故意傷人罪來到學校的17歲小曾感激地表示自己收獲了很多。

  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學校開設了計算機信息管理、機械加工技術、烹飪與營養、水產養殖、果蔬栽培等16門實用課程,受涉罪未成年學員500余人,實現了幫助孩子們帶著良好的心態和本領順利回歸社會的初衷。更值得一提的是,成立至今,從勵志學校走出的學員再犯罪率保持在1%以下。“這些未成年的孩子雖然犯了錯,但不應該在悔恨中度過寶貴的青春。我們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引導他們積極改造重獲新生的機會。”紀珍說。

  2013年,小楊因入室盜竊財物被抓獲,被公訴機關以未成年涉嫌盜竊犯罪起訴。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發現小楊的真實信息與其交代的不符。考慮其可能系未成年人,不宜采取生硬的訊問方式,法官將小楊轉由少年法庭勵志學校。

  在勵志學校,小楊接受了法律知識課程與講座、“一對一”心理輔導等多種法律課程,逐漸被感化。在數天后,他終于寫信坦白了自己冒用他人身份的行為,并主動交代了犯罪的過程。通過勵志學校這一“春風化雨”式的心理介入輔導,既查明了案件事實,又促進了被告人的悔過自新,實現了較好的幫教效果。

  一改以往臨時化、個別化的幫教工作弊端, 2010年,昆山法院在昆山市看守所內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少年法庭勵志學校”,專門對看守所內的在押未成年人開展課程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幫教。那里有電腦房、圖書室、活動室,學員們甚至還可以學英語學烹飪。此外,昆山法院還常常聯合相關支持單位開展捐物品贈書籍、演講、文化演出等活動,加大人文關懷,幫助學員們逐步實現從認識錯誤、轉變思想到提高技能、重塑信心的蛻變。

  “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本該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快樂地成長,卻因為缺乏正規的引導和教育而誤入了歧途。作為未成年人審判法官,如何拯救這些迷途的孩子,幫他們走出困境并重獲新生,是我們最為重要的使命。”昆山法院少年庭前庭長、少年庭勵志學校校長紀珍說出了全庭法官的共同心聲。

  搭建平臺,構筑“防火墻”

  去年,昆山法院收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79件101人,比上年同期減少57件59人,同比下降41.9%。“保護未成年人,最有效途徑還是預防。通過普法教育,將未成年人犯罪扼殺在萌芽狀態,降低他們違法犯罪的風險。”少年庭法官周春曉表示。

  今年6月24日,在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昆山法院組織一批在校師生來法院旁聽涉毒案件的集中宣判。宣判結束后,刑事審判庭法官還向師生們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的審判情況、毒品犯罪案件的成因以及打擊毒品犯罪的經驗對策。隨后,師生們還受邀走上審判席試敲法槌,感受法律威嚴。

  開設法庭主題開放日,邀請在校學生參觀法庭,成立法制校園宣講隊,定期到學校給學生們上法制課……幾年來,昆山法院不斷深入校園,用鮮活的案例審判教學,為在校未成年人提供最為直接的普法教育。

  除了主動走進校園,法院少年庭還積極與共建單位搭建平臺,進一步構筑未成年犯罪的“防火墻”。2013年,昆山法院少年法庭與昆山市公安局長江派出所共同建立“法制宣傳教育室”、與千燈派出所共同成立“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千燈工作站”,分別對有輕微違法行為的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落實幫教長效機制,同時通過對轄區內有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收集信息,逐步建檔,并開展幫教活動。現已對十余名因賭博、盜竊等違法行為受行政處罰的人員開展法制教育和幫扶。

  “隨著昆山經濟的迅速發展,大批外來人口的涌入也引發了外來未成年犯罪多發的社會問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任務更加艱巨復雜。”采訪中,少年庭法官們也表示了當前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據少年庭統計,每年外地籍未成年被告人都占據了很大比例,犯罪類型主要集中在盜、搶案件。其中,有前科劣跡或系多次作案,主觀惡性較大,部分未成年被告人還出現取保候審期間脫保、再犯的情況。

  未成年人的身心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可塑性大,而家長的教育缺失、學校的德育忽視、社會的監管缺位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流動性大、監管不易等特點,外來未成年人違法的預防任重道遠。 法官也在此呼吁,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形成合力,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積極預防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