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心態對普通人來說是健康的標志,對一名法官來說則是一種素養,是擺正自己位置的一個平臺,是對法官的一個基本要求。一些法官之所以能夠做到不論什么時候、什么樣的情況下都能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執著地追求自己崇高的事業,不因地位和金錢而煩惱,就是因為擁有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反之,一些人在一個崗位上干了幾年,就想到要發財、要得到提拔重用,為自己的利益而挖空心思,憤憤不平,就是因為心態失衡。

作為一個國家干部,要說一點都不考慮個人的名利進退,那是不現實的。干事業的人誰不希望自己能夠站上更高的位置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呢?問題是能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正確地對待進退去留和利益得失。應該說,在我們的干警隊伍中,有進取心又德才兼備、符合提拔條件的人很多,但由于職位資源相對短缺,一部分人甚至是優秀的人才,最終也難得幸運之神的眷顧。于是,有些人就心態失衡,開始不講政治只講實惠,不謀仕途謀“錢”途。而同樣的,一些干部當被組織上委以重任時,就自以為是,忘乎所以,開始脫離群眾,把自己高高掛起。以上種種,其實都是沒有樹立起一種正確的權力觀,在權力觀上出了問題。

要保持一份平和健康的心態,關鍵是要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首先要解決“權從何而來,為誰掌權”的問題。現在,我們一些法官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很能干,總認為今天的位置和成就是自己奮斗出來的,因而他們不是想著為黨和人民多做工作,回報社會,而是把權力當作補償自己付出艱辛的謀私工具。還有些人認為“權力是領導給的”,因而“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法官是黨的干部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官的一切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論擔任何種職務,都是代表人民群眾在行使權力。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固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干部的提拔任用,是組織意志的體現,是組織的培養教育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的結果。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還要解決“如何用權”的問題。有了權力,可以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多做事情,但由于制度上缺陷,權力大了,可能也為個人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提供了更大的方便。為人民多謀利益,心地坦蕩,正氣如虹;為自己謀取私利,則名難正言難順,行為與思維常常錯位,公私利益常有沖突,算計和顧忌太多,心態必然扭曲。

心平則氣和,氣和則人自清。要做到心態平和,頭腦清醒,正確認識和估價自我,正確對待和行使權力,既難又不難。說它難,是因為一個人要保持這樣的心境,則必須不斷強化職業道德修養,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利益面前始終保持一顆水波不興的平常心。說它不難,是因為我們都是黨培養的人,心中裝著黨和人民的利益,充滿對組織的信任,自己的利益得失只能由組織根據條件和需要來決定。對法官而言,能夠保持一份平和健康的心態,是一種志存高遠的境界,是正確權力觀、利益觀的最根本的體現。“做官一時,做人一世”。“做官一時”的人生態度基本決定了“做人一世”的人生走向。作為法官,我們在人生追求上應有高尚的品格、高雅的情操、高潔的人格。名利是渺小的,事業是偉大的,職位是暫時的,人格是長久的。一個法官如果能夠始終保持一份平和健康的心態,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就能夠做到坦然面對功名利誘,從而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