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小檔案:                 

秦淮法院連續六年獲得“全國法院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榮立了集體一等功、二等功,被評為“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老年維權示范崗”、“全省法院系統優秀法院”、“省人民滿意的好法院”、“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涌現出全國首屆“中華孝親敬老楷模”、“全省優秀基層法院院長”、“江蘇省優秀青年衛士”等一批先進典型。

“有法律難題找‘管段法官’解決”??一件件具體事例,讓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的居民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該院推行“法官社區聯絡員”制度三年來,法官與群眾面對面解難答疑,大量矛盾糾紛被化解于基層。據統計,去年以來,該院先后化解群體性糾紛5起,其他各類訴外矛盾糾紛340起,未出現一起涉及越級上訪的事件。區委書記徐路稱贊,秦淮法院“管段法官”架起了群眾與法律之間的橋梁。

秦淮區是個老城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新舊交替過程中的矛盾大量涌現,群眾遇到涉及法律的問題也不斷增多,有些糾紛由于沒有及時解決從而導致矛盾升級,產生了不良的后果。“碰到法律問題不知道怎么辦,請律師花不起錢,找熟人又怕不可靠。”該區大石壩街社區周主任道出了群眾心中的煩惱。如何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困惑,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該院黨組從人民法院與群眾的血肉聯系上思考,從人民法院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職責上把握,從人民法院履行審判職能實現“兩個效果”統一上考慮,做出了推行“法官社區聯絡員”制度的決定。該項制度包括四項內容。

??法官與社區聯系。該院精選出38名法官,分別具體落實到全區47個社區和村委會擔任法官聯絡員,定點、定人、定時間,宣傳法律,調處糾紛,并開通社區聯絡熱線電話,對民調組織調解有困難的糾紛隨時到場調處。

??院長接待進社區。遇到重大矛盾糾紛或群體性糾紛,院長到現場調處,平時定期到社區、村委會接待。

??實行“六五五五”工程。全院六個審判業務庭全年在社區、村委會各開展五個法律咨詢活動、舉辦五場法律講座、開五個觀摩庭。去年以來,法官到社區、村委會走訪1000余人次,開展法律咨詢30余場次,現場開庭32場,上法制課30多堂,聽課人數達2000多人,調處訴外糾紛210余起。

??培訓人民調解員。共為全區100余名人民調解員上法律培訓課近20余場,組織人民調解員觀摩庭審30余場次,人民調解員的調解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該院“法官社區聯絡員”既解決法律糾紛問題,也關心群眾疾苦。去年3月,法官尹春到大石壩街社區走訪,了解到社區有幾家困難戶日子不好過。尹法官向院長匯報后,法院組織法官進行捐款,并第二天將捐來的錢物送到幾家困難戶手中,讓社區群眾深深感動,拉近了法官與群眾間的距離,群眾形象稱贊“法官社區聯絡員”為“管段法官”,身邊的“法律幫手”。

秦淮法院“法官社區聯絡員”制度也助推審判工作的開展。去年5月,民一庭陶寧法官受理了一起離婚案,當事人雙方都是二婚,有關財產問題雙方說不清道不明。承辦法官幾次調解都不成功。后來,法官把案件調解安排到社區,請居委會主任參加調解。在社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當事人頻頻點頭,當場就達成了調解協議。“雖然‘管段法官’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到社區走訪、講課、開觀摩庭、調處訴外糾紛等,但和群眾的關系密切了,審判工作有了群眾的支持,一些棘手問題就容易解決。同時,由于法官了解了社情民意,也能在審判中把握大局。”院長王忠義說。該院連續三年民商事案件調撤率均在60%以上,群體性糾紛無一矛盾激化,均得到妥善化解。

構建和諧社會,既要使已有的矛盾及時化解,還要預防新的矛盾發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利益格局的變化,新舊交替過程中的矛盾大量涌現,由此引發的糾紛不斷增多,群眾對法律的需求日益強烈。秦淮“管段法官”的實踐告訴我們:在運用審判手段解決矛盾沖突所轉化的各類訴訟問題的同時,還要送法進社區,及時解答群眾遇到的法律困惑,正確引導群眾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矛盾沖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始,實現社會和諧。秦淮法院“管段法官”既送法進社區,又在社區“種”法律,把法律交給群眾,提高群眾依法解決糾紛的能力,這是減少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重要方法,必將夯實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