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人民法院瓦窯人民法庭地處蘇、魯二省交界,管轄瓦窯、港頭、合溝三鎮及新沂市墨河西區的民商事、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本庭審結案件的執行工作,轄區人中近三十萬。法庭現有審判人員2人,書記員3人,均為本科學歷,平均年齡32歲。法庭自2000年成立已來,每年審理、執行各類案件500件左右,為轄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加強學習 構建“學習型法庭”

一、積極開展政治、業務學習。政治學習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重點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學習使全體干警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司法為民的宗旨意識;業務學習以常用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為重點,通過學習不斷提升干警的業務能力和司法水平。

二、按照制定的政治、業務學習計劃,明確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重點、時間、形式,嚴格學習的請銷假制度,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調動干警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干警必須按時參加本院、市中院、省高院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凡參加市以上培訓的,學習結束后要將培訓材料復印分發到每位干警手中,并要對培訓的重點內容進行傳達和講解。

四、干警必須建立學習筆記,積極撰寫心得體會。

2、強化管理 打造“規范化法庭”

一、加強對干警的管理。以人為本,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狠抓貫徹落實,以制度管理人、約束人,逐步實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庭干警與法庭負責人簽訂無違法違紀責任書和廉潔自律承諾書,嚴格遵守省高院的六條禁令和市中院的“雙十條”規定,自覺約束業外活動,避免對法院的公信力產生不良影響。

二、加強對審判和執行案件的管理。以審判質量效率指標體系為依據,嚴格執行本院制定的案件流程管理,加強調度、監督,不斷提高案件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對庭審活動的管理。審判人員開庭時必須遵守法庭規則,嚴格按照訴訟程序進行,并監督法庭內的所有人員遵守法庭規則,保持法庭的莊嚴。

四、加強對檔案、案卷的管理。所有檔案材料必須分類匯總,案卷必須一案一卷,無缺失,整理完畢后迅速移交檔案室存檔。

3、公正司法 一心為民

一、完善司法為民措施。在本庭實施的司法便民五項措施的基礎上,對距離法庭較遠、群眾訴訟不方便的合溝鎮設立固定的巡回審判點;對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相鄰權糾紛、當事人行動不便等案件一律就地審理。

二、積極做好司法救助工作。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確有困難交不起訴訟費的部分當事人特別是婦女、兒童、老人、殘疾者、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積極主動提出司法救助建議,不僅要通過緩、減、免訴訟費讓他們打得起官司,同時,還要積極引導他們舉證、質證,讓這些社會的弱勢群體有理有據就能打得贏官司。

三、最大限度地適用簡易程序。除法律規定不能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外,其它案件一律適用簡易程序,從而最大程度地節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四、注重調解工作,及時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將調解工作貫穿于案件審理的終結。調解時,要針對案件事實,融入法、理、情,堅決杜絕采用壓、騙、哄等方式進行調解,讓當事人真正做到心服口服。

五、重視人民陪審員工作,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作用。積極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的審理、調解和執行,既緩解法庭人少的壓力,又是對法庭工作的監督。

4、轉變觀念 文明司法

一、積極開展爭創“規范司法行為示范點”活動,引導干警轉變觀念,樹立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的理念。

二、認真落實法官行為規范,提倡說文明話、辦文明案、做文明人,杜絕言語粗俗,態度生硬冷橫,以文明的行為,公正、高效的形象,贏得社會的支持和理解,營造濃厚的氛圍,推動工作水平和層次的提升。

三、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主動到村組、學校、機關、企業進行法制宣傳,組織青年干警扶貧濟困,造福他人,造福社會。

5、辛勤耕耘結碩果

付出總有回報,瓦窯人民法庭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獲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2003年,瓦窯法庭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文明法庭”;20044月被江蘇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江蘇省司法廳評為“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同年8月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法院系統訴訟調解工作先進集體”;12月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共青團徐州市委表彰命名為法院系統首批市級“青年文明號”;2004-2006年,法庭連續三年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三等功”,并榮獲“徐州市優秀人民法庭”、“爭創規范化人民法庭活動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稱號。與此同時,庭長王茂峰同志也獲得多項榮譽,他先后二十余次被本院評為“先進工作者”、“辦案能手”、“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廉潔司法先進個人”、“十佳法官”、“十佳執行員”等;1999年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文明法官”;20055月,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人民法庭庭長”;20064月,被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評為“徐州市優秀人民法庭庭長”;20074月,他又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優秀法官”。

鮮花和掌聲只代表過去,今后我們還需更加努力,以回報社會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認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切實做到公正司法,一心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