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撲面舒民心-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法庭工作紀實
作者:慈延年 楊梅花 發布時間:2007-05-17 瀏覽次數:3289
江蘇省徐州法院在深入推進人民法庭標準化建設的進程中,創新司法理念,積極探索規范化管理模式,從小案件著手,從大和諧著眼,使人民法庭拓展了司法為民的空間,找到了公正審判和司法為民的最佳結合點。
把“最簡易”留給當事人
“折騰這么久的事兩天就解決了。”拿著判決書的邳州市官湖鎮的村民王某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心里已是明鏡似的。因為法官剛剛的一番釋法他聽得清清楚楚,國家是保護象他這樣回鄉種地的農民的,雖然外出打工多年,但是土地承包權還是自己的。
象王某這樣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全市法庭每年都達到90%以上,有的案件當天甚至當庭就能解決。簡易審理使農民少了跑路、少花了錢,在最短的時間內化解了糾紛。
但在簡易背后是法官們一系列庭審之外的輔助工作。訴訟指導、法律釋明、訴訟指南、風險告知等等服務,市中院還專門錄制了一套多媒體訴訟指導,用最通俗的語言教會百姓怎樣打官司。裁判文書增加附頁、加強了說理,法官們自覺開展了判后答疑,即使最簡易的案件也能使當事人心悅誠服。
簡易案件的管理同樣不簡單,徐州法院建立了一套質量效率考評體系,將案件各項指標納入法官崗位目標考核。2006年,法庭審判人員占所在基層法院人員的1/10,卻辦理了基層法院1/3的案件,而發改率僅占到基層法院的1/7,且沒有發生一起違法違紀事件。
便利之外的尊重更重要
幾年來,徐州人民法庭普遍發揚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的優良傳統,開展審務進村鎮、進社區活動,通過網上立案、預約開庭、上門調解、電子簽章、假日法庭等多種方式,把糾紛矛盾化解在當地,盡量減少當事人的訴累。目前,全市設立19個巡回審判點。
巡回審判點的庭審設施相對簡陋,有的審判臺就是臨時借來的一張八仙桌,但庭審條件的簡陋并不意味著法官行為的隨意。徐州法院強化了法庭規范化管理,要求法庭的法官更要注重庭審中的禮儀,哪怕是最雞毛蒜皮的事法官也要認真地傾聽和嚴肅的對待,讓當事人感受到法官的充分尊重。
徐州法院以創建“規范化法庭”活動為抓手,建立健全了規范化管理模式。將公信度、滿意度、參與社會綜合治理等工作細化量化納入法庭綜合監督評價體系,使“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通過無形杠桿促進有形的服務。
專業“滅火”隊未雨綢繆
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全市兩級法院積極與各級綜治辦結合,依托人民法庭,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民事調解網絡,在各村組建了法官、綜治辦主任、民調主任三方聯動的專業“滅火隊”,對發現的民間糾紛苗頭及時調解、及時處理。辦案人員還改進調解方式,邀請當事人的親戚朋友及村委會領導、單位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使調解工作逐步走向社會化。
為防止案件反復,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全市法庭還建立了案件回訪制度,對贍養案件、鄰里糾紛案件、婚姻調解和撤訴案件進行回訪。針對那些影響農村穩定的典型案件,各基層法庭則直接組織法官到案發現場開庭。
2006年,全市人民法庭74名審判人員共受理案件9022件, 調解撤訴率達65.66%。豐縣朱寨法庭因地制宜地在轄區每個村組織選擇德高望重的老者作為調解聯絡員,不僅減少了老百姓的訴累,提高了法庭的效率,而且纏訴上訪情況在該地基本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