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夕陽滿天的傍晚,人歸家鳥還林。一次回家的路上,路過剛拆遷的工地,幾位農民工正走在收工的路上,邊說邊笑,看起來,毫無疲倦之意,突然,我發現一位農民工肩膀上的鐵錘大而重的錘頭竟是在身后隨著步伐一上一下有規律地跳動,大錘一會兒如弓,彎曲到民工厚厚的脊梁,一會兒躍起如傲起的蛇。細看,那大錘竟是四、五根青青竹篾做的!我有些想不通,它能么能砸爛堅硬樓板的錘子卻用這樣軟綿而有彈性的柄呢?于是我走上前請教這位民工。民工一聽,哈哈大笑:“正因為鐵錘的錘頭是硬的,砸的東西又是硬的,使的力量又大,柄才要軟的。”我還是一臉迷惘,不如其意。民工又笑笑,把我帶到工地,拿過一把錘子:“你試試?”我用力向地上一塊拆下來橫梁砸下去,剛碰到堅硬的混凝土,我凝手般就扔下了錘子,緊握錘柄的大拇指和食指間“虎口”快要給震裂了,揪心地疼。民工還是笑笑:“明白了吧,硬碰硬是不行的否則自己要受傷的,別看用竹篾子做的錘軟,軟的錘也能傳好大的力。因為軟,揮起來打下去沖力才大,也正因為軟,在兩硬之間相碰才有個緩沖,才能保護自己的手。”聽了民工一席話,我恍然大悟。

現代社會競爭不越來越激烈嗎?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想法設法,打擊別人,抬高自己,最終事與愿違,一事無成,兩敗??傷。如今特別是在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是不是也該像柔軟的錘柄一樣,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緩沖,在砸開堅硬的希望大門的時候不傷害別人,又不傷害自己呢?

也許是孤陋寡聞,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我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