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微笑
作者:汪洪明 發布時間:2007-05-08 瀏覽次數:2770
微笑是人類最好的語言,一次嘴角的輕輕牽動,一個漂亮的小小孤度,心情就會在笑容中升溫,暖流就會在心中涌動。微笑就象春天里閃亮的花朵,夏日里如水的清風,又恰似秋天里高潔的云朵,冬天里溫暖的陽光。微笑,是一溪清泉,沁人心脾;微笑,是一團火焰,溫暖你我;微笑,是難忘的記憶,掛在自己的臉上,映在他人的心里、、、、、、
記得小時候怕打針,當護士阿姨微笑著問:“小朋友,哪兒不舒服啊?”疼痛,在那一刻似乎減輕了許多,護士阿姨那燦爛的一笑在兒時的記憶里是那么的美麗,動人;上學時,當老師微笑著問:“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一股暖流煞時會流遍全身。老師的微笑就象媽媽關懷自己的孩子一樣,讓人感到親切,溫暖。歲月悠悠,人間情長。微笑,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會播下記憶的種子,在陽光,雨露的照耀和滋潤下開花,結果。
記得我在上班不久的一天上午,一位農村老大爺到法院咨詢。因為對法院不熟悉,在辦公樓里轉悠了半天,試探性地走到我的身邊,向我打聽情況。我微笑著站起來,請他坐下,然后對他的咨詢一一做了解答,并引導他來到了立案大廳。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沒想到那位老大爺辦完立案手續后,竟又回到我的身旁表示感謝。送走了這位老大爺,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一個不起眼的幫助,一個誰都能給予他的舉手之勞,竟然有這么大的力量,讓年逾花甲的老人來向我道謝。是什么力量驅使他這樣?我陷入了沉思、、、、、、假如,我們是那位老大爺,在有困難的時候,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面前走過的是不屑一顧的人流或著聽到的一句:“不知道,不清楚!”??我們會怎樣想?心里會是啥滋味?想來想去,我終于從兒時的記憶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那就是微笑服務的力量。它不僅我需要,你需要,他需要,我們的老百姓更需要啊!
曾幾何時,“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成了群眾飯后茶余議論的話題。面對這樣的議論和評價,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還能不屑一顧嗎?群眾說:法官,是他們的父母官。捫心自問:我們給予了他們多少微笑和幫助?法律的威嚴和公正來自于司法為民。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來自于高尚的職業情操,群眾的掌聲和贊譽來自于微笑服務。橫眉冷對,失民心;俯身為牛,耕天下。這個淺顯的道理告訴我們:擺正位置,熱情服務,公心為民,才能贏得贊譽啊!
也許有人說,“人認包拯笑比黃河清”,要當包拯就得“黑臉”,要當海瑞就須“鐵面”。看到包拯笑比看到黃河清還要難,卻為什么被人們所稱道?在古代中國法即刑,刑即罰,包公的臉其實是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一個符號,表明中國古代法律的冷酷和森嚴。而今,在走向法治的中國,法律不反具有懲罰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具有保障人權的作用,現代司法文明注重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尊重。在現代法治社會,訴訟當事人不僅追求判決結果的實質正義,也要求在訴訟過程中得到平等公正的對待,這是程序正義應有之義。因此,現代法官的“微笑”是折射制度進步的“微笑”,是體現司法文明的“微笑”,是展現公正藝術的“微笑”。
轉變工作作風,樹立新時期法官的良好形象,是時代的要求,是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從兒時對微笑的記憶直到踏上工作崗位后對微笑的理解,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微笑服務,不僅僅是掛在臉上,還應銘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因為微笑服務代表的是一種服務理念,一種工作作風,一種職業形象。在法院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都或多或少地與老百姓打交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大家,代表著我們這個集體。只有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謀利益,為群眾辦實事,才能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贊譽。群眾的微笑,是對我們的最高獎賞。得到這樣的微笑才會感到最真,最甜,最難以忘懷。
??微笑服務,會讓我們的工作目標堅定,事半功倍;會讓我們的生活熱情奔放,充滿激情;會讓我們的青春綻放異彩!微笑服務,熱情工作,是我們共同的信念,是我們共同的追求。讓我們在微笑中堅定為民服務的承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