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市清江浦區法院清河新區人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堅持審判力量下沉,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堅持多元共治,高效化解矛盾,切實將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訴前調解  讓解紛更快一步

“網上提交起訴材料才1天,錢就拿到了!”原告郝某激動地說。今年2月,郝某花了三千余元與網友袁某合作投資游戲服務器,錢付給袁某一個月后,游戲開發不僅毫無進展,袁某更是對他愛答不理。為了避免損失,家在外地的郝某便在網上提交起訴材料,將袁某訴至法院。

駐法庭調解員孫倪明立刻與當事人取得聯系了解案情。當天,孫倪明就組織兩名當事人線上調解,最終二人達成調解協議,袁某將三千余元投資款返還給了郝某。

“法庭安排業務能力突出、調解經驗豐富的3名法官、1名調解員和2名法官助理組成訴前調解團隊,由法官指導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充分發揮法官專業優勢,推動調解工作專業化、規范化。”法庭負責人吳均介紹。今年以來,訴前調解團隊共分流案件524件,調解成功441件,當場履行266件,訴前調解成功率達84%,平均調解時間僅1.5天。
    “四聯”機制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太感謝法官了,最近生病住院,家里生意又不好,還房貸確實困難,法官積極調解,我又可以分期還款了,真是幫了我大忙!”“司法裁判給了我們銀行方向,以后再處理逾期還貸我們就有思路了。”前不久,清河新區人民法庭變“坐堂問案”為上門服務,將一起金融糾紛案件庭審搬到了淮安市金融中心,被告胡某和現場旁聽的10余家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說道。

2014年8月,被告胡某為購置房屋向某銀行申請貸款。該行按約定全額放貸后,胡某累計逾期達64次,因此該行將胡某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判決胡某歸還借款本金、利息及罰息,共計32萬元。雙方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案件高效快速審結。庭后,法官以“司法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題,針對金融行業風險防范、訴前調解、不良資產處置、企業債權解債等話題進行專題輔導和案例分享。

這是清河新區人民法庭金融審判“四聯”機制的生動寫照。為有效化解金融糾紛、防范金融風險,清河新區人民法庭打造全市首家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創新打造以金融糾紛聯解機制、金融風險聯防機制、金融生態聯促機制、金融普法聯促機制為內容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四聯機制”。今年以來,法庭已審結各類金融糾紛654件,開展巡回審判、普法宣講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聯席會議10余次,被表彰為“全省法院金融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多元共治  “解鎖”訴源治理新路徑

為深化訴源治理機制,規范經營行為,清河新區人民法庭聯合市場監管部門走進紅星美凱龍(淮安清河商場)開展法治護航“315”專場普法活動,并設立“家裝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站”,實現多方聯動,一攬子解決家裝糾紛。

“我都沒收到貨,憑什么支付搬運費?”不久前,清河新區人民法庭法官閔小立在“家裝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站”調解一起家具買賣合同糾紛。原告潘女士在該商場某店鋪購買一張床具,發貨前潘女士又不想購買了。店鋪同意退款,但要求潘女士支付200元貨物搬運費。潘女士拒絕支付,并向商場反饋問題。清河新區人民法庭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調解,最終店鋪同意退款,不再要求潘女士支付貨物搬運費。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是解決矛盾糾紛的關鍵。前不久,清江浦區委政法委、區法院積極推動“優+”融合法庭·法官驛站建設,助力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清河新區人民法庭7位員額法官和法官助理一一擔任社區“驛站法官”,負責調解指導、訴訟服務、法治宣傳等工作。